耐心之石.jpg  

自從《追風箏的孩子》成功以來,讀者對阿富汗文學漸生興趣。《耐心之石》就是這樣一部以阿富汗為背景的中篇小說,還獲得了同為受到政治庇護的阿富汗小說家《追風箏的孩子》卡勒德‧胡賽尼的主動推薦。不過,拿這兩部作品相比可不太恰當,怎麼說呢?

因為一個是通俗性強、英文創作的長篇小說,《耐心之石》則是以法文寫成的文學小說──幾乎可以說是純文學──且奪得2008年的法國「龔固爾文學獎」。
rosenovel.pixnet.net著作權所有,謝絕轉載z,請尊重著作l權法。
《耐心之石》出自神話故事,有顆神奇的石頭能傾聽、吸收人們的言語及祕密,直到某天,它無法承載而爆炸了,就是人們的苦痛解除之日。《耐心之石》就是以這顆奇石作為貫穿全書的主題。

在阿富汗某處,或別的地方……一個小房間裡,一位女子照料頸部中彈而癱瘓的丈夫。她先是誦唸古蘭經為夫祈禱,接著因挫折而開始對丈夫訴說心曲,以致於把丈夫當成她的「耐心之石」,失控說出了最黑暗的祕密!

情節穿插著昆蟲在房間裡的活動作為隱喻象徵,以及外來士兵入侵的支線,進一步探討娼妓、人權、婚姻、宗教、男女關係、性別歧視等深沈主題。書籍雖薄,含意深遠。結局令人猝不及防而震驚(或者傻眼,如果你不習慣看純文學小說的話)。
rosenovel.pixnet.net著作權所有,謝絕轉載z,請尊重著作權法。
《耐心之石》的故事從頭到尾都在這間房間裡發生,裡頭的人物都沒有名字,女人自始至終都是「女人」,男人從頭到尾都叫「男人」,大部分用疏離的第三人稱「攝影機」觀點敘述而成(不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只敘說外在動作及言語),似乎是作家刻意「去個人化」,來告訴我們:這個女人可以是所有阿富汗女人,這個男人代表所有阿富汗男人。這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故事最開頭不就說「在阿富汗某處,或別的地方……」)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弦外之音,還有冷眼旁觀的敘事口吻,擲地有聲的詩意文字,和斷得像是賞給讀者一巴掌的愕然結局,讓《耐心之石》脫離了大眾小說之流,邁向了純文學的山巔,也是一本非常適合作為讀書會探討的作品。
rosenovel.pixnet .net著作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t作權法。
Atiq Rahimi 
rosen ovel.pixnet.net著作權所有,謝絕轉載d,e請尊重著作權法。
現年將近五十歲的作家阿提克‧拉希米(Atiq Rahimi)在撰寫《耐心之石》之前,已出版了三部以波斯語寫成的小說,其中《土地與灰燼》曾改編成電影「阿公帶我回家」獲獎無數,更代表阿富汗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耐心之石》在亞馬遜獲得45位讀者評比4顆星,Goodreads書評網站291位讀者評比3.44顆星,也即將改編成電影。中文版封面所採取的黑白、陰鬱感設計,帶出了一個誠實的訊息:此書適合愛好濃厚文學味的讀者。字字珠璣,處處玄機呵!


Copyright © 2011 
倪采青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僅授權皇冠文化使用

arrow
arrow

    倪采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