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看到《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的書名,以及作家楊照在純文學界的鼎鼎大名,很開心又多了一本出自本土創作者之筆的寫作教學書了,繁簡體都有!

序文中開宗明義:這是一本「關於『故事』的故事書」。用一個接一個故事來說明:喜愛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規律反覆磨損了我們對於故事的敏感,同時也就弱化了說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養了說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夠在故事貧乏的時代,刺激創意並創造價值。

光看這段文案,就讓眾小說家「躍躍欲購」了。

《故事效應》總共分四大部分,談人類經驗中的故事衝動、故事的功能、說故事的方法及重拾對故事的好奇心,總共有五十章,每一章都用一個故事來闡述作家欲表達的重點。其實,下面表列的目錄就已經可窺一斑了。

第一章 深藏在人類經驗中的故事衝動
1. 故事比現實、比真實更多樣更豐富。
2. 故事是假的,帶給讀者的眾多感應,永遠都是真的。
3. 故事是聯絡己知與未知的奇妙橋樑。
4. 每一個故事最核心講的,其實都還是人與世界的關係。
5. 故事也是人類理解周遭世界最初的手段。
6. 我們需要比反復生活規律豐富的傳奇故事,來讓規律生活變得可以忍受。
7. 對於突顯身份與名字的故事,我們有著天生的好奇弱點。
8. 那想像中的生命,對觀眾而言,跟現實的生命一樣可貴。
9. 任問東西被擺進故事裏,就吸引我們不同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事物重要性。
10. 故事找出一條讓我們更容易與音樂共處的途徑。

第二章 故事的功能
1. 精彩的故事讓人可以快速掌握關鍵重點。
2. 要有特色才能被記得,而故事正是找出特色、突顯特色最有效的工具。
3. 好的故事幾乎都擁有某種異質生命的對照效果。
4. 傳奇故事也因而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分辨出誰跟我們同類,誰不是。
5. 蓋長城的故事,團結了同胞們,讓大家參與在這個大而無當的故事裏,而有了共同體的感受。
6. 故事是我們理解世界的縮寫。
7. 故事突顯生命共通的細節,藉由單一生命戲劇性的變化對照,將巨大縮小,同時讓巨大能夠被我們看到、聽到。
8. 進入故事、還原故事,我們發現原來很少有什麼東西真正是偶然突發的。
9. 故事,是人與不屬於人的巨大、抽象事物間,顫顫巍巍、飄飄搖搖存在著的橋樑。
10. 故事,把我們帶離世俗,也就同時幫我們接近素心童真。
11. 故事具備強大的穿透力,可以跨越空間的限制。
12. 故事宣揚著許多沒有被實現的變化,保留了人們對於變化的好奇與衝動。
13. 搭迪士尼的雲霄飛車,不只是搭雲霄飛車,更是走進一個故事,體驗故事。

第三章 說故事的方法
1. 故事會變形轉型,因為改編改寫一個舊故事,比新創一個故事架構,容易快速獲得認同。
2. 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含納自身的否定對反。
3. 古怪、奇特、不常見、違背道理,這些就是故事的基本精神。
4. 用對的方式誇張推論,讓“吹牛”、“瞎扯”比現實真實更吸引人。
5. 我們能透過故事讀到背後的社會與時代,並體會故事與社會間有趣多樣的關聯。
6. 迷人、能夠長久流傳的故事,必然有其閃亮如鑽石的核心部分。
7. 對的觀點,好的敍述策略,縮短聽故事的人跟故事間的距離。
8. 講一個“內幕故事”,關鍵之處就在能否找到一個類似“家庭女教師”的角度。
9. 故事的戲劇性落差遠超過我們的一般日常經驗,於是聽故事的人必然將日常經驗暫放一邊,只感受故事。
10. 善說故事的新渡戶稻造就靠並列三個表面上分歧相異的故事,讓故事彼此互注互證。
11. 這個牽涉列“英國聖誕蛋糕”,沒有落實的荒謬故事,卻成了我們體會佛西叢林生涯,最鮮活的插曲。
12. 失敗讓人厭惡、然而英雄失敗的悲劇故事,卻會引來同情與諒解。
13. 傑弗遜和漢密爾頓的抗衡故事裏,有著讓故事吸引人的一項核心素質 戲劇性的對照與反轉。
14. 我們心中問著這些人間故事的好奇問題,也就肯定了桑德作品至高無上的藝術地位與價值。
15. 《紐約客》可以不需要照片,這個雜誌用豐富的故事,跟讀者“博感情”。
16. 不用將魔鬼翻轉寫成天使,歌德賦予魔鬼新的性格意義。
17. 好的故事,除了讓人相信讓人深刻感受,也要考慮帶給信了、感受了的聽故事的人,什麼樣的生命效應。

第四章 重新認識故事,拾回對故事的好奇心
1. 好奇先於故事存在,是一種準備要相信和生活經驗很不一樣的事物的態度,這種態度讓人接近故事,接受故事。
2. 哈斯汀讓書莊嚴高貴,庫哈斯讓書活潑刺激,他們仔細考慮了要讓藏了大量的書的建築,對市民們訴說什麼樣的意義。
3. 奧篤邦的畫,不是大自然實景,而是他以仿聲鳥和響尾蛇為角色,在畫面上創造出的一個虛構故事。
4. 透過藝術品,看見平常我們不會集中、專注去看的真實生命、真實時空、真實故事。
5. 溫妮麗姆的雕刻本事,無法說服馬克吐溫,不過環繞著她浮現出的天才故事,而不是她具體的雕塑成就,說服了美國國會。
6. 特洛勒普的坦白實話,違背了那個時代讀者對於文學、對於文學作者的想像。
7. 幾百個市場,幾千攤菜販中,這個市場這一攤獨獨突顯出來了,就有一些人被故事帶領到這菜攤前,為了親歷故事裏訴說的老闆娘和她的熱情。
8. 故事原本最迷人的地方,就在它把人帶進一個異質的時空中,放掉了自我,融化在故事創造的時空裏。
9. 正因為期待著有將來還要回頭記憶述說的故事要發生,所以我們不辭麻煩地拍照、洗照片、排相簿。
10. 要減少壓縮簡化資訊產生的決策錯誤,最有效的辦法,是重拾故事好奇,養成對故事的興趣習慣,別輕易接受別人準備好的簡單結論。
11. 故事結束了就是結束了。

在我閱了前幾章沒多久,稍微了解此書在大陸的讀者評價還不錯,卻很驚訝地發現博客來有位讀者給這本書一顆星的負評,說它「閒扯淡、不斷說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故事效應》的定位既不是如《變身暢銷小說家》的「寫作教學書」,也不是如《史蒂芬金談寫作》或《卜洛克的小說學堂》之類的「名家談寫作」,而是用故事告訴你故事有多重要又多迷人(儘管會翻開此書的讀者應該早就認知到這一點)。也許這本書更適合一般讀者,而創作者們應該抱著看散文隨筆的心態來看待它,勿有先入為主的比較心態,較能從中獲得啟迪。

網易書庫有簡體版的前十章連載,不妨試讀看看,就知道它是不是你在尋找的書了。

arrow
arrow

    倪采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